今日热门
Google 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 AI 研发科学家,数据工程师及数据科学家。Google 的 CEO...
73岁的赵姓老妇日前独自1人不停的徘徊在市场旁,员警巡逻经过见状上前关心,发现赵姓老妇疑似患有轻微失...
几乎 0% 负评的 KITH 多亏 Ronnie Fieg 的带领得到一线关注,且前面又经过轮番上阵...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话题「中美贸易战」不晓得各位关注到了没?许多人应该非常有感只要国家政策出了一些变动...
夏天越来越热,明明不停地在冒汗却发现自己的下半身越来越肿,这是因为下半身血液循环变差而累积过多的代谢...
有帮小小孩洗过澡的人都知道,乖的北鼻让你享受天伦戏水之乐,不爱洗澡的北鼻光是他们强而有力的狮吼功就足...
女儿上大学,老婆想夫妻去欧洲二度蜜月,老公却嫌团费太贵。夫妻之间,全职妈妈该如何开口谈「钱」?职业夫妇又该如何建立理财共识?分享给你 3 种心法 + 作法,让钱不再是关係的绊脚石。
文仪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这个暑假她重迎人生自由,因为独生女考上大学了,等于是她不需要再操烦孩子的升学。原本她计画跟老公来一趟中年之旅、重温当年度蜜月的感觉,于是在跟老公提出「我们去义大利二度蜜月好不好,团费我都看好了,14 天只要 16 万」。
没想到文仪老公一听到团费,直觉反应是「16 万,两个人不就 32 万,这样等于把今年的年终奖金拿来花还不够」?一听到老公的反应,文仪的心就冷了一半,忍不住怨怼,「老公也太斤斤计较,好歹我辛苦了大半辈子,把女儿拉拔长大,就当犒赏我一次也捨不得吗?」
其实,文仪老公心里想的是:「女儿大了,人生进入下一个阶段,就该开始认真规划两个人的退休金,如果能把这个旅费用来投资,不是更好吗?」
只不过,文仪跟老公都没讲出心里的话,这场对话就算不欢而散了!试想一下,类似的情况是否也曾在你家上演呢?
图片|来源
如果遇到类似的状况,我建议文仪不要就此放弃,而是要勇敢跟老公沟通这个财务决定,争取夫妻单独出国的机会,也等于是重温两人甜蜜时光。
在谈恋爱的时候,很多专家会强调要「三观相同」,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好能一致,才能关係长久。其中,价值观牵涉的就是双方的消费观、理财观等财务观念。假设夫妻双方有一方极其保守,另一方却喜欢高风险的投资,甚至是借房贷去重压股票市场,那幺保守的一方肯定提心吊胆,生怕一旦股票赔钱,房子沦为法拍屋。这样的夫妻关係肯定很紧张!
那幺,夫妻之间该如何谈钱呢?家庭的经营不外乎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样样都需要钱,这些钱该由谁来负担?
常见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种是「收入比例法」,依照收入比例来区分家庭责任,例如先生月薪 6 万、太太月薪 4 万,成立一个家用的共同帐户,每月约定拿出 3:2 的比例存入此帐户,接下来家用的开销就是从此帐户支出。好处是既可以保有夫妻双方各自的财务弹性,彼此也会较有安全感、降低猜忌感;另一方面,也能依照收入能力为家庭尽一份心力,降低抱怨。
第二种方法是「支出项目法」,依照家庭大项支出来区分,例如先生负责房贷与年度家庭旅游、太太负责小孩教育金与家用开销。好处是不用每一种支出都分得很清楚,缺点是万一当孩子年龄变大、教育金可能变多,会有一方有心理不平衡的可能。解决的方法是每个年度夫妻都要趁年底或年初找个时间,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这样的分配方式是否需要调整。
图片|来源
但如果是像文仪这样的家庭主妇、没有收入的人,该怎幺谈钱呢?其实曾有立委在社群网站上帮家庭主妇算过劳动付出可以换算多少薪资,得出月薪 4.5 万的数字。当然,光靠先生一份薪水要养家,还要支付太太月薪,对一般上班来说,实在很吃力。
我建议太太们可以「以劳易物」,大胆跟先生要求一个符合心理期待、又不会造成先生经济压力的「理想值」,例如每个月的国标舞、瑜珈课程费用,或是每两周去做一次 Spa 按摩的储值卡,等于是用自己有兴趣的活动,让先生有机会付费「犒赏」太太的辛劳。
例如先生很爱买 3C 用品或是蒐集黑胶唱片,太太很喜欢买名牌包,不如就约定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年度上限」,例如各自年收入的10%,年薪120万,顶多只能一年花12万在「嗜好」消费上。
很多夫妻会认为夫妻间不必计较的太清楚,谈钱更是伤感情。不过,我建议不论是什幺年纪的夫妻,都应该把家庭财务负担比例谈清楚,谁负责理财,或是各理各的财。只要事前谈清楚,没有哪一种方式是最好的方式,最理想的理财方式就是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不想在婚姻生活中费疑猜,就勇敢地约另一半把「钱」谈清楚吧!